close

  厲行法治,跳出歷史周期律——四論在新常態中激蕩中國夢
  “以律均清濁,以法定治亂。”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途上,如果用一個詞來標註最新的刻度,一定是“法治”。從黨的十八大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,到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一個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文明古國,正在進入全新的“法治時間”。 
  中華文明的古老常常被人忽略,因為她在迸發制度活力時總顯得那麼年輕。法治,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認識突破和手段創新,也是現代中國煥發治理智慧的標誌。今天的中國,選擇法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依托,作為全面深化改革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抓手,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百餘年上下求索作出的最終選擇,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路徑。
  歷史常新,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間窗口已經開啟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從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”到“提高立法科學化、民主化水平”,從“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”,到“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”,一系列重大論斷和重要舉措,既有對多年來黨治國理政思想的一脈相承,又有應對新形勢、新挑戰、新任務的創新發展。而一以貫之的,就是“法治”與“改革”這一推動當今中國在時代大潮中劈波斬浪的“雙引擎”。以改革破除利益藩籬、疏浚矛盾淤積,以法治減少社會震蕩、緩解轉型陣痛,是適應新常態、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保障。
  “政之所興在順民心,政之所廢在逆民心”。時代呼喚依法治國,群眾期盼依法治國。實現了治理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,人民權利得到充分尊重的社會必然是法治社會,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。兩年來,強調依法推進改革、嚴格依法懲治腐敗、徹底廢止勞教制度、全面糾正冤假錯案……法治正在以潛移默化的力量,塑造著中國社會的新生態。堅持依法治國、依法執政、依法行政共同推進,堅持法治國家、法治政府、法治社會一體建設,法治正在成為社會共同體有機聯繫的紐帶,塑造人們共同行為規範的教師,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,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衛士。
  整整70年前,一部《甲申三百年祭》,表達了中國人民跳出歷史周期律的真誠希冀。習近平總書記也以“我們決不當李自成”警示全黨。建設法治中國,是擺脫數千年封建因襲的唯一途徑。“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鬆懈。只有人人起來負責,才不會人亡政息。”偉大的民族總能在歷史中汲取經驗,而現在,我們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。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以民主機制和法治途徑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,進而推動現代國家治理的形成和鞏固,使法治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是跳出歷史周期律的唯一齣路。
  不久前的第一個國家憲法日,無數中小學生手執憲法文本,向國旗莊嚴行禮。許多年之後,他們還將回憶起2014年,記得由此感受到的憲法尊嚴與法治力量。如哲人所說,我們最重要的法律,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,也不是刻在銅表上,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。厲行法治,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將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持久而恆常的動力。
     (原標題:人民日報:厲行法治,跳出歷史周期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25hoci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